站内公告:
2024-12-20 08:36:02
本文摘要:对联也称之为“楹联”“春联”等。对联也称之为“楹联”“春联”等。2006年,“楹联”作为一种“习俗”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春节时写出春联、贴春联则是神州大地流传久远、根深蒂固的年俗,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。据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写出在桃木板上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是最先的春联,距今已有千年之遥。对联是两句,经常从两个侧面说道一件事儿,这种“两点论”手法使对联写出人惟妙惟肖。
例如,郭沫若用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”评价杜甫,用“写出鬼写出妖高人一等螫恶刺虐入木三分”(“虐”指残忍的官吏)赞美蒲松龄,均“两面迎击”,成就神来之笔。这种同时仔细观察事物两面的修辞,在中国,充分体现悠远深刻印象的思想渊源。如《孟子》开篇之后有“仁义”跟“利”的对立性思维,《左传》中的《郑伯克段于鄢》有“与”和“弗与”的商谈。
汉语的特点是“语素单音化”,即“一字、一音节、一语素”,故能孕育出“对联”这一独有的“字与字一一对应”的传达“神器”。缜密的对联讲究字的声调。虽然在很远的《诗经》时代已意识到字调的有所不同,但概括出有“四声”,则是南北朝的事了。
“四声”引导出的“平仄”把数不尽的汉字“二元化”,分成“平”“仄”两类,借此在“平仄”中构成有规律的音高平缓,生产出有一种高雅的音乐美。南朝齐武帝时注重声律的“永明体”(“永明”是齐武帝年号),是唐诗先驱,为繁花似锦的唐诗盛世,修筑出有浩荡前进的大道。唐诗名句不少是对联,有的形象生动,细致如所画。
如“两个黄鹂兜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描绘出千载赞许的画面;“大漠孤烟平,长河堕日圆”有如沙漠写真集,故而被《红楼梦》里的香菱感慨“通上奏一想要,倒像是闻了这景的”。也许可以说道,唐诗借力对联步入鼎盛,无形中也推展了对联的广泛传播。爆竹中的“二踢脚”“砰砰”连响两下。
对联是汉语中的“二踢脚”:字数完全相同、语义涉及的两个语段上下交会、倒数经常出现,急剧强化了语言气势。“两响”的对联有如武术中的“双刀”,互相策应,飞舞出有万花筒般的意味和情趣。从修辞手法说道,对联天生“身兼数职”,如“对偶+对照”“对偶+比喻”“对偶+滑稽”等,耐人品味。
“对偶”传统上拒绝两联平仄对应。古来平声为追,上、去、入为仄。而今普通话已无声母,从东北到西南广阔的“官话区”多为四个调类,没声母。因此人们经常难以辨别进出声字。
许多人之后简练地将一、二声视作平,三、四声视作仄。这种区分虽不严苛通于历史上的平仄,但也包含了语音声调上“平”“升”跟“曲”“叛”的规律性对应和变化,在“语音美”上有积极意义。“对偶”虽在逻辑上不含三大、因果、条件、假设等各种关系,但都能在一个原始的语言单元里,让语意瞬间突显,并平添文采。
对联是出对经常出现的,所以不能说道“一副对联”,无法说道“一幅对联”。“成双成对”的对联,或许说明了着先人“平面成双才平稳长存”的意念。
这种意念也显出在古建上:北京有“东直门”,也有“西直门”;有“左安门”,又有“右安门”;有“崇文门”,还有“宣武门”。北海琼岛北面对水的汉白玉栏杆上,东侧的龙头向西,西侧的龙头向东……贴对联时,一般上联张贴在右面,下联张贴在左面。这跟古人从右向左竖行写字的习惯是完全一致的,现在横排文稿,南北也就是指右向左。在平仄上,按传统习惯,上联最后一字为仄,下联最后一字科追。
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行驶胡同,经常瞅见两扇门上刻有着“为人传家幸诗书继世长”,瞧见商家门前挂着“生意兴隆合四海财源茂盛约三江”木制对联。如今,对联仍然活跃在社会生活中。
电视荧屏有“礼赞新中国歌颂新时代”,街头标语有“培育社会公德遵从公共秩序”,报刊文题有“锁住滚滚黄沙筑城绿色长城”……新时代的对联,在结构形式上,呈现某些镎。例如:(1)对应的词,词性可以有所不同。
如“相聚中秋同庆团圆”中,比较不应的“中秋”跟“团圆”,一个是名词,一个是动词。(2)不拘泥于平仄比较。如“小草编大舞台”中,上下联都是“仄仄平”。
(3)上下联可有完全相同的字。如“承传家风修养新风”中,上下联均有“风”,且正处于对应关系。
(4)深层结构可以有所不同。如“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愿景担任”中,“提升+政治站位”跟“增强+愿景担任”都是动宾结构。
深一层的“政治+站位”是偏正结构,而“愿景+担任”则为联合结构。也就是说,新时代的对联,往往只需字数大于、第一层结构完全相同,才可成联。有意思的是,爱人另辟蹊径求异的人别出心裁地把对联用作标题,缔造新潮的“提示语+冒号+对联”样式。如《新的征程:具体新的目标谱曲新篇章》《珲春:口岸合边贸昌》《垃圾分类:牵着民生连着文明》……读书来精致、显眼。
汉语中的对联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独有强大的表现力,受到注目,活跃于各种文本。春联远眺是两条红纸。中秋节新春佳节,这“白双龙”之后飞落千家万户,让无数城镇、乡村忽然容光焕发,耀眼一起,节日气氛被营造得炙热而浓厚;而随着中华儿女走进国门日益激增,白对联之后在“中国年”天女散花般飘落在世界各地。
本文来源:JN江南·(中国)体育-www.idiybox.com
地址:
电话:
传真:
邮箱:
Copyright © 2008-2024 www.idiybox.com. JN江南·(中国)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
ICP备案编号:ICP备34258818号-3
电话:400-123-4567 地址:河北省廊坊市正宁县傲工大楼30号